煙囪防腐改造散水及地面硬化技術措施方案

一、概況:
煙囪區域地面由于原煙囪回填土的不密實,使用年限較久后地面不均勻沉降,致使現煙囪散水及周邊混凝土地面損壞較為嚴重,煙囪防腐改造后,鋼內筒基礎自身重量及荷載增加較大,為了煙囪基礎及鋼內筒基礎的安全穩定,以及煙囪外地面水不倒灌至室內,而影響內筒基礎回填土密實等要求,煙囪防腐改造散水及地面硬化需隨改造項目進行配套處理。
二、具體實施方案:
1、煙囪室外散水及地面硬化的施工范圍:切割并鑿除原有混凝土地面(100mm厚混凝土);原有地面破除清理(-300mm深,上100mm砂礫石,澆C30商品砼200mm厚);重新澆筑C30混凝土200mm厚并采用冰灰色耐磨混凝土面層。保持現澆地面與原有地面標高一致。d.管溝處現澆200mm厚C30混凝土板與地面平齊(跨溝處主筋配Φ20@200螺紋鋼,長度2.3m,分布筋配Φ8@200,上下雙層布置),僅預留一塊鋼筋混凝土預制板,溝內淤泥清理疏通;e.煙囪室外地面新增四座方形雨水井300*400mm ,預埋管道為水泥涵管DN300mm長度38米,中間原有雨水井保留并疏通清理。f.施工期間注意地下管道,損壞電纜溝、雨水井按原恢復。
2、具體施工方法及工序:
1)現有地面標高開挖土方300mm深;地基平整夯實,密實度大于93%;
2)鋪設砂卵石墊層100mm厚;
3)澆筑200mm厚C30混凝土層(商品混凝土);
4)同時制作冰灰色耐磨混凝土面層(包括固化層)。
三、耐磨混凝土的施工要求:
1)整體施工工藝流程:
現場勘查 —基層混凝土澆注 — 混凝土層整平收漿—第一次干撒粉料 —提漿 —第二次撒料 —機械收光 —人工抹平邊角—噴灑封閉劑
技術參數
名稱 耐磨硬化劑技術指標
顏色 水泥色(可調)
厚度 5-6mm
抗壓強度(Mpa) 1d ≧35
3d ≧60
28d ≧80
莫氏硬度 7~8
耐磨性 ≦0.04g/cm2(JC/T421-1991)
用量 5~8公斤/平方米
2)混凝土施工工藝
⊙混凝土盡可能一次澆筑至標高,局部未達到標高處利用混凝土料補齊并振搗,嚴禁使用砂漿修補。
⊙澆注時使用平板振搗器振搗,并用特制的鋼滾筒多次反復滾壓,柱、邊角等部位用木抹拍漿。混凝土整平后水泥漿浮出表面至少3mm厚;
⊙拍漿以后用直尺經行整平處理,先把直尺放在混凝土面層上,兩手往下稍用勁左右搓刮,以一個方向經行刮平,在這過程中兩手用力一定要求均勻;
⊙混凝土澆筑完畢,采用橡皮管或真空設備除去泌水,重復兩次以上后開始耐磨材料施工。耐磨材料施工前,中期作業階段施工人員應穿平底膠鞋進入,后期作業階段應穿防水紙質鞋進入。
3)耐磨混凝土的工藝要求
⊙因為耐磨地坪的強度很高,對于混凝土的強度也有相應的要求,如混凝土強度太低,可能會產生耐磨地坪從混凝土上脫落現象,對于混凝土要求不低于C25強度;
⊙在已經澆注好的混凝土上進行耐磨地坪的施工,要求混凝土平整,其平整度在±3mm,不露石子,而且表面無明水,有充分的漿體;
⊙第一次耐磨材料撒布:撒布時機隨氣候、溫度、混凝土配合比等因素而變化。撒布過早會使耐磨材料沉入混凝土中而失去效果;撒布太晚混凝土已凝固,會失去粘結力,使耐磨材料無法與其結合而造成剝離。判別耐磨材料撒布時間的方法是腳踩其上,約下沉5mm時,即可開始第一次撒布施工。墻、柱、門和模板等邊線處水分消失較快,宜優先撒布施工,以防因失水而降低效果。第一次撒布量是全部用量的2/3,拌合物應均勻落下,不能用力拋而致分離,撒布后即以木抹子抹平;
⊙待耐磨材料吸收一定的水份后,用墁刀機碾磨分散并與基層混凝土漿結合在一起,并提漿,期間分散過程中要注意均勻;
⊙待第一次撒布均勻分散提漿之后,用靠尺或平直刮桿衡量水平度,并調整第一次撒布不平處。經行第二次撒布,用量為全部用量的1/3,撒布方向應與第一次垂直;
⊙第二次撒布后立即抹平,墁光,并重復墁光機作業至少兩次,墁光機作業時應縱橫向交錯進行,均勻有序,防止材料聚集,邊角處用木抹子處理;
⊙墁光機作業后面層如仍存在抹紋較凌亂,為消除抹紋最后采用薄鋼抹子對面層進行有序、同向的人工壓光,完成修飾工序;
⊙墁光機抹不到的邊角地方,需要使用抹子人工進行抹平處理。
4)耐磨地坪養護
⊙耐磨地坪可噴灑養護劑養護和透氣薄膜養護兩種,如用養護劑經行養護在耐磨地坪施工后6—12小時經行養護劑的噴灑,如用薄膜養護,在施工完以后立即用薄膜經行覆蓋處理。
四、地平排水的要求:
保證排水暢通
增設部分雨水井與原系統連接